第五十九章 汴梁叔侄(2/4)
趟,所以便先赶回来,隔几日便要动身呢。”
晏殊叹息道:“怎一个好字能形容,词作讲究的不止是音律,更重要的情感和意境,这几首词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是上上之作,便是伯父我恐怕在某些方面也不及也。”
“快快……叫人拿纸笔墨砚来。”晏殊此时根本不像是个朝廷重臣,就像个看到自己喜欢吃的糖果的孩童一般。
晏碧云笑了,能让晏殊着急的人定然是才情非同一般了,自己虽对诗词研究不深,苏锦临别增词的情感却是能悟得出,只是除了情感之外,这首词到底是否佳作,此刻才算是见了分晓。
晏殊笑道:“生子不如生女,生女当如我晏家女,不仅心细聪慧,且能纵横商场,这几年来,我晏家产业蒸蒸日上,家中子侄辈无一能有丫头这般手段,我倒省心不少。”
三司使晏殊的府第便在左二厢丽景门内汴水河边的甜水井胡同内,宅邸四开八进,颇为气派;晏殊好宴饮讲究生活品质,当年家境贫寒是实在没有办法,但当他富贵之后自然不愿再受贫寒之苦,里城的宅邸逼仄不堪只能作为政事繁忙之时的临时歇脚之用,日常家居则阖府上下全在甜水井胡同的大宅中。
“伯父,侄女儿还记得他的其他两首词作,不妨默写出来让您一起品鉴如何?”
“吃着呢,谢谢伯父。”
一瞬间心头几起几落,眉间喜忧转变,忽然想起苏锦的词中所说: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晏碧云笑道:“侄女儿在庐州府之时,倒是有人当面质疑他,跟伯父的疑问倒是一模一样。”
仆人沿着长廊匆匆而至,晏碧云拿过笔墨在纸上默下《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和《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两首词作。
宋都汴梁城,雄踞西北平原之上,大宋开国以来历八十年为都城,从一个规模中等城市渐渐发展成为人口百万之巨的超大规模的城市。
晏碧云心道:“这话这趟去庐州定要亲口转告苏锦。”忽然又想:自己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关心苏锦了,难道真的陷进去了么?可是……这是不可能的啊……
细雨纷纷落下,晏殊在院中小亭负手赏雨景,身后轻轻地脚步声将他的思绪从神驰中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