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大势(3/4)
量增强了,北方却是相当空虚,顺军已经号称百万,官兵没有哪一部敢撄其锋,如果守城也守不住,谁都知道京师是守不住的。
鞑子围京师不成功,主要是城中军民畏惧鞑虏,君臣百姓齐心,外面还有源源不断的救兵前来。
李闯围京师,外无敢救之兵,内无必守之城,稍微有些常识的俱是明白这一点。
韩森闻言道:“难说的很,前两年巩驸马南下,人都说是皇上要看南京宫室,准备南下。后来说是南京宫禁坏的不成模样,皇上就没有来。”
闵元启摇头一笑,这样的话肯定是民间的揣测之词,南京宫室有些地方肯定年久失修,但多半地方应该是保存完好。就算有不少毁坏的地方,朝廷不至于几十万两修宫室的钱也拿不出来。
应该是崇祯在十四年后考虑到南京为备选,但由于宋朝的教训太惨痛,加上土木之变有徐有贞等南迁派被证明是错误的,于谦在关键时刻顶上去,为大明保了半壁江山,这个例子更是令崇祯有苦难言。
其实崇祯本人尚有幻想,京师毕竟是周广数十里的大城,城中人口百万,帐面上的禁军数字还有十几万人,加上粮食充足,大明还有大半国土在掌握之中,如果李自成围城不利,就象打开封那样攻不下来,流寇只能解围而去,京师在手,则大义名份犹存。
崇祯最主要的是不愿担失掉过半国土的责任,这个人向来如此,浑身上下一点儿担当没有。陈新甲替他议和,消息泄露后崇祯杀陈新甲脱责,打这件事之后,更是没有一个大臣敢替大明天子效力了。
至于普通朝臣,明眼人很多,北方一片空虚,军队毫无战意,李闯打败孙传庭后根本无人可制,就算围困京师一次不成还会有第二次,或是根本不必撤围,皇帝的幻想毫无道理可言。
在崇祯十六年时,多名敢言的大臣劝皇帝南迁,或是最少把皇太子送到南京,结果这些最后的机会和希望都被崇祯拒绝了,直接葬送了。
闵元启想起这些事就心烦意乱,这是大局,他根本无能为力。
“现在先召百户下旗军,按户分粮。”闵元启道:“叫旗军们吃饱肚皮是眼下最要紧的事。”
几个小旗官和众多旗军都是一阵欢呼,数十人涌到漕船之前,开始搬抬粮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