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2/4)
蓄水池最大,每个池都是有大量的土方量,开挖几天之后,才陆续有个基本的雏形。
不远处瓦作李天养和另外几个民户瓦作在几百步外立了个小土窑,高高的烟囱正在向天空排放着浓密的黑烟。
闵元启派人在所城买了大量的焦煤,这东西普通百姓人家是用不着,但铁匠和中产之家每年冬天都会购买一些。
京师大内,一年用煤好几百万斤,宋时的开封就大量开始烧煤,北方的煤主要是来自山西,其余各省也均有少量的出产,由于大运河的存在,运输方面也极为便利,各大城市卖煤的商行都不算少,就算云梯关所这里相当偏僻,买煤也不是什么难事。
小型的窑厂也并不稀奇,事实上这年头不仅可以开窑烧砖。制瓦,还可以熔炼生铁和熟铁,另外赫赫有名的苏钢也是用小高炉炼成,只是产量相当的低,一年最多几十吨的产量而已。
“百户大人。”陈德与李天养等人过来和闵元启见礼,众人身上都是泥巴,衣袍也是更加破烂了,上前行礼的时候,原本那惴惴不安的神色倒是不见了,变得相对坦然。
这阵子相处下来,各人都明白了百户大人的脾气,不喜欢闹排场,弄那些虚头八脑的事情,只喜欢听数据,看实际的情形,这些天下来,这位百户大人是从完全的外行,也是逐渐变得内行起来了。
“陈德,天养,天福,大伙儿少礼。”闵元启点了点头,算是还礼,接着便是走到第一个蓄水池之前。
每个蓄水池都是差不多十几亩地大小,加上各种辅助设施,看起来相当壮观。
如果一个人从半个月前出门到现在才回来,猛眼一看到,必定会大吃一惊。
近海的海滩上是黑乎乎的盐碱地,离海远一些的地方算是湿地,有不少芦苇在随风漂荡着。肉眼可见之处隐隐在数里外有个村落,那是李国鼎的百户,往身后小道一路往大河边走,十几里外才到所城。
这是一片荒芜凄凉之所,大海的海岸线几乎一望无际,在江北地方缺少出名的港口,海州有港口但规模极小,商业规模也谈不上。江南地方,好些地方是郑和下西洋时的造船场,南京在元时就是海运和水运的中心,加上苏州和常州松江还有杭州等浙东富裕地方,海边不仅有南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