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我叫萧宇,我来自地(2/4)
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黑洞消失的一瞬间,萧宇的超精密观测仪器,观测到了许许多多无法言表的现象。萧宇甚至来不及去运算分析它们到底意味着什么,而只有先不管不顾的将这一切数据都记录下来,留待日后分析。
第一次粒子对撞试验,持续了三十分钟。萧宇收获到了大约几TB的观测资料。
这些数据只是原始数据,在未来一段时间,萧宇将以这些原始数据为依据,展开对微观世界的研究。
“希望,环天苑四大型粒子对撞机的建成,可以为我带来微观世界的突破,可以让我攻破超距通讯技术壁垒,验证希格斯机制,或者,让我将四种基本力统一起来……”萧宇默默念叨着,转身投入了数据的海洋,开始对这些实验数据进行运算。
萧宇知道,就算自己现在得出了明确的物理公式,也无法立刻就投入应用。就像是爱因斯坦的质能公式,在发现几十年之后,才有了原子弹,又发展了几十年,才出现了核电站。这就是物理理论与实际应用的滞后性。
但是物理理论的重要性也在于此,失去了基础物理理论的指导,想发展技术都不知道该往哪方面发展。
而且,随着基础物理学的发展,在理论方面,一个文明会不可避免的出现科技停滞发展现象,也即只有技术方面的发展,理论方面却停滞不前。
因为随着科学的发展,物理理论会变得越来越复杂,一直复杂到整个文明的所有科学家倾尽毕生之力都无法推动其前进的程度,要靠一代又一代科学研究人员的积累,才能将其推动。
这个积累,可能需要几千年时间,也可能需要数万年,更有可能是永远。
萧宇在这一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只要有足够的计算力,萧宇一个人的科技发展能力,就足以比得上一个文明甚至数个文明相加起来。所以,萧宇并不心疼自己浪费在赶路时间上的数千年时间。以宇宙尺度来说,几千年时间,转瞬而过,实在不值得心疼。
而且,萧宇还有另一个优势。萧宇曾经做过估算,如果人类社会发展到千亿人口,并且拥有了自己现在的全部科技,如果要建造环天苑四粒子对撞机的话,最少也得要数百年时间。因为一个文明要发展的方面实在是太多了,哪里有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