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雪路(2/3)
的?
卓玛的汉话不太流利,只是说弟弟,妈妈!放马!关于自己如何会被土匪劫持?她也一直说不清楚。王小强索性也就放弃了。
其实这次吐蕃之行,并不只是因为送卓玛。王小强也想看看,现在都西藏是什么样子?后世因为经济原因,就没能来看看。这一世既然有了条件,自然不能放过了。
跋涉了几日,路愈发的难走了。因为已经靠近边境,渐渐的没有人烟!那时候的边民苦啊!时不时的会被敌国劫掠,脑袋好像一直都别在腰带上。
好不容易遇见两个猎户,王小强给了人家一笔钱。那两个人咬咬牙,才决定送他们去吐蕃边境!说好到边境他们就回来。
这时候天已经下起了大雪,行路愈发的艰难。好不容易到达了色须。色须是个小镇。大概几十户边民。天暖和时候也会种些粮食。平常也是靠打猎放牧为生!
可是因为地理环境的原因,不敢养太多的牲畜。这属于高原地区,不像蒙古,新疆。有那种辽阔的草原。
漫长的冬季牲畜自然不可能冬眠,所以也需要吃东西。只能靠秋天时候收割一些牧草屯起来。
这已经是大唐最后一个边民聚集地了。这里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不远处有个大唐边军的军营。王小强到是没想去接触。
因为他的身份有些敏感,若是大唐一个郡公深入吐蕃内部。这种事情很麻烦的!
色须位于后世的阿坝州一代。再往西就是吐蕃境内了。边民们对于这个商队非常好奇。要知道那时候交通不便,特别冬天,只要一下雪基本就是半年的封山。再出去没几个能活着回来的。
主要是那时候一是因为御寒衣物保暖性能不行。第二大雪一下,到处白茫茫的一片。根本找不到方向,肯定会被冻饿而死。
但是这些对王小强造不成什么困扰,他本来就是羽绒服的发明者。自己队伍的羽绒服自然充绒量基本到了极致。一个个裹得像面包一样,至于方向。按同官目前的科技水平,那个指南针还不是小意思。
西北人自然是好客而热情的,他们纷纷开门把商队迎进家门,热情款待。毕竟西北人啥时候也不缺肉食!
而王小强这帮人也第一次尝到了牦牛肉的味道。还真心不错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