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7 入情入理荀贞之(3/5)
贞这两大通话中,最重要的其实不是他主要说的那两个缘故,而是他最后所说的那一句,那看似轻飘飘的一句,皱起眉头,问道:“荀公,你说以此来安朝野之心,是何意也?”
荀贞听了刘协的问话,好像颇是惊讶,说道:“怎么,陛下竟未曾听闻么?”
“听闻什么?”
荀贞说道:“陛下,最近朝野的大臣、士人们,可都是议论纷纷啊。”
“议论什么?”
荀贞说道:“所论者多以为,朝廷现在许县,名实不符。”
刘协怔道:“名实不符?”
荀贞说道:“陛下,说到底,名正方能言顺,彼等论者所忧,臣以为也不无道理。说起来,陛下和朝廷迁到许县至今,也已快一年了,可许县一直到现在,还不是朝廷的新都,朝廷的都城仍然是洛阳,那么接下来,是继续留在许县,还是尽快迁回洛阳?这件事情,如果不能尽快的作出决定,确也难免会致使人心不稳。”
刘协喃喃说道:“人心……”
“陛下,自董卓祸乱以来,天下大乱已久,州郡百姓无不人心思定,臣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便是乡里之间的农人,每天耕种完后,想的亦都是回到他的家去,一想到他的家,再苦再累,心里边却就会觉得稳了,而现下之朝廷,如论者所议,却竟是寄居在许。陛下,这就如水上之飘萍,难免使朝臣,乃至海内士民,觉得漂浮不定,若农人之无家,而汉室之无室也。陛下,农人尚且有家,陛下海内之主,固然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可也总得有个定居之所吧?”
刘协频频颔首,说道:“公言甚是。”
荀贞说道:“所以臣斗胆进言,既然洛阳目前不宜还之,何不暂定新都在许县?”
正如没有分辨得出中书丞拟旨时,荀贞叫中书丞只写召董承还朝,与召董承及其部还朝之间的区别一样,刘协虽是经过了不少的磨难,已有了一些政治上的判断和见识,却到底还不算目光长远,所以对暂定新都在许和仍以洛阳为都这两者间的区别,他也未有看出。
听了荀贞的这些话,他深觉入情入理,便就说道:“公深谋远虑,这些都是朕没有想到的,公之所言,朕以为然。”
荀贞从容问道:“如此,陛下是赞同臣之此议了?”
刘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