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移民潮(2/5)
为期三年,年息10%。
必须偿还本息完毕后,才能够提出澳洲入籍申请,并且获得相应的支持贷款。
如今随着人口基数规模的扩大,澳洲入籍费用也降到了21英镑,昆士兰州官方和红河谷各分一半。
但是由于人口基数规模的扩大,收益不减反增,红河谷仅此一项每年收入就可以达到上百万英镑。
这笔巨额资金反过来用于支持大陆地区正在实施的“雏鹰计划”,该计划原本每年资助4万9~14少年,预计每年耗资约60万英镑。
这其中40万英镑是移民费用,用于从大陆前往澳洲的船票,以避免与下属十九世纪联合航运公司的利益发生冲突,毕竟该公司有许多白人股东。
剩下的资金用于维持4万名少年生活教育所需,衣食住行,包括聘请教官教授孩子们骑马射箭,教授音乐历史,读书认字,每人每年三套衣物,床套被褥,后勤厨房人员等等费用开支。
由于情况的变化,大陆地区灾年不断,小灾年年有,大灾三五九,几乎没有消停的时候。
朱伟负责的广济堂收养的流浪孤儿很快超过10万之数,必须对原有计划进行调整,以减轻耗费支出。
为此,朱伟提出了新的计划,很快获得李福寿的首肯,并予以实施。
由各地30余家广济堂就地建立少年学校,聘请落地秀才教授读书写字,派出教官进行军事化管理,统一安排食宿。
每个月都有来自澳洲的货轮,送去布匹,米面粮油和肉类等供给,用于维持少年学校日常运转。
如此一来
即便大陆地区的少年学校人数迅速翻番达到近20人万人的规模,按照满清国较低的消费水平,孩子们在吃饱吃好的同时,每个月总耗费不超过2.35万英镑,极大的节省开支。
广济堂下属专门成立了轮船运输公司,在红山造船厂订造了三艘3600吨级客轮,每一次可以运输多达2800名少年前往澳洲。
除了支付煤炭和船员等必要的开支,将雏鹰计划所需每人10英镑船票钱,一步降低至3.75英镑,差不多是原先成本的三分之一略多一点。
1721人,便是11月份抵达澳洲的少年人数。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