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瓷出(4/5)
炉烧炼,瞧着雅致又灵动,叫人爱不释手。
陈平的几样是做得最精巧的,他画工不如扶苏和张良,所以扬长避短,在形状上下了大功夫,比如做的酒壶把手竟还是兽纹的!
比起他们这些业余爱好者,几个专业玩泥巴的老陶工做出来的成品要标准多了,他们都是专业人士,哪怕不同的人做同一样器具,大小、形状瞧着都别无二致,明显已经具备了量产瓷器的技术。
扶苏把成品全部赏玩了一遍,愉快地收下了所有人赠送给他的最佳作品。他也没藏私,把自己亲手做的茶盏人手分了一个,第一次做,不怎么完美,给他们平时喝茶时随便用用。
张良拿着莹润好看的茶盏反复把玩,感叹道:“没想到那堆不起眼的泥土进瓷窑烧上几天居然能有这样的变化。”
这可真是千烧万炼才显出来的美。
扶苏说道:“对。”
一开始谁都不会想到用那么多工序折腾一抔土,这是许许多多工匠一代接一代摸索出来的宝贝。其实即便他不建这个瓷窑,再过个百八十年工匠们应该也能从原始瓷摸索出青瓷来,更多的花样也会陆续出现。
只要保证了温饱,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就会陆续抬头。
前头有过几次教训以后,扶苏捣鼓出新东西已经不会忘记嬴政了。他把陈平做的酒壶和自己做的酒杯配成一套,叫人量身打造一个防震防摔的礼盒悉心装好,算是专供嬴政的礼物。
除了这个礼盒之外,扶苏还把陶工们做的那批流水线杯碗碟打包了一下,让人一并送回咸阳去,给嬴政赏赐百官用。
这次的信里扶苏详尽地解释了瓷器的制作过程,又解释这个瓷窑可以给当地人提供多少就业机会:砍柴的,淘泥的,拉胚的,掌窑的,包装运输的等等。
总的来说,周边百姓只要有手有脚,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干的活,撑到今年秋收应该不成问题。
过一段时间龙窑一开,这边就可以量产瓷碗、瓷杯、瓷盘这些常用器具,建议在前几年可以把它们稍微包装一下,只卖给秦国和东方诸国的达官贵人,这样回本快!
至于以后要不要面向百姓售卖,那得看看煤矿开采情况,这次在邯郸郡动用煤矿烧窑只是迫不得已的事,其他地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