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 无商不奸(2/3)
解蓟镇的兵防情况的。
更不用说,蓟镇的后面,是朝廷都城之所在,按理来说,也是有重兵防守的。
建虏就真得这么自信,他孤军入关之后,能所向无敌,抢到所需的粮草物资?
就建虏那点兵力,就算是消耗,他们也是承受不起的啊!
这些想法,在孙传庭的脑海中一一闪过,他便断定,奴酋会领兵入关,绝对是知道了关内虚实。
崇祯皇帝见孙传庭也这么说,便明显带了一点怒容,厉声说道:“必然是有人通风报信,才有建虏入关之举!”
从刘伟超给他的资料上看,建虏当时发生饥荒,也是建虏不得不寻求解决饥荒途径的原因。
但是,这也不是全部原因,因为建虏要劫掠的话,还有一个朝鲜可以选择的。为什么不去劫掠朝鲜,偏偏要入关?
要知道,对于建虏来说,大明可是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兵力也是很多。关宁军还掌控着锦州一带,万一趁着建虏主力外出,关宁军攻打他的老巢怎么办?
建虏对于攻城一向不擅长,他就铁定能攻下关内城池?
种种问题显示,建虏绝对是了解关内虚实,才会做出那等决定。
而不是那奴酋英明神武,会算到他入关必胜!
当然了,就算知道关内虚实,要做出这种非常冒险的举动,也还是要有一点魄力的。
此时,孙传庭听到这个结论,有点吃惊,但也不吃惊了。
以前没想过这方面,可真要细想,这事情绝对蹊跷!
而崇祯皇帝又接着说道:“此后的建虏入关,似乎完全无惧我大明九边重镇。崇祯七年建虏入寇宣府、大同这些重镇,完全不怕和朝廷军队消耗,怕也是如此。知道大同总兵曹文诏等人,正领兵剿贼,军事重镇其实兵力空虚!因为建虏这入寇,在河南包围流贼的曹文诏被迫领兵赶回大同,以致被围流贼趁机突围。”
随后,曹文诏因失地,论罪充军边卫。是山西巡抚吴甡保荐,乃复命为援剿总兵官,立功自赎。
这一点,刘伟超的资料中有说,不过崇祯皇帝没有和孙传庭提这个。
“此后几次建虏入关,皆是在剿贼关键时候。”崇祯皇帝已经说得满面怒容了,“为何剿贼屡次未尽全功,就是建虏在东线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