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五章 培养人才的三板斧(3/5)
爱在黎明破晓前”就是自己写的。之前导演的两部电影,也都是自己编剧。但是也只能等到这部电影获得票房和评论奖项的认可以后,好莱坞的大制片厂才会向他敞开大门,商谈其他项目的可能性。
两个电影立项前期最重要的职位,都出现了新人难以出头的严重问题。进入九十年代后半段以后,新人编剧导演对拍摄院线电影已经不抱太大的幻想,他们大多数进入电视剧,音乐电视MV,以及各种电视广告的圈里赚钱去了。
好莱坞除了依靠老鸟,还从欧洲引入了大量的从业人才。
整个阿美利加电影圈的创新,有了很大的危机,现在还有不少新人编剧,新人导演在苦熬中等待着有一天能得到拍摄人生第一部电影的机会。但是长此以往,这些人的信心逐渐消磨之后,未来的独立制片会变成什么样就不好说了。也许有一天,电影圈会充斥着七八十岁的老导演,老编剧,新人的数量比老头还要稀少。
……
花了一个多星期,罗纳德每天和拍摄过独立制作,但是还没有在好莱坞主流大片厂获得合约的导演和编剧闲聊,罗纳德逐渐意识到了,创立一个独立制作厂牌,为这些人提供机会的难度所在。
能够看到新人危机的好莱坞人士,并不少。罗纳德也不是唯一一个有能力看到未来危机的人。但是专注于中小成本电影制片的制片厂,还是要远远少于八十年代。
这其中的问题主要还是出现在人才的培养上。
电影是一个一次性的创作,过去成功的导演编剧,现在未必成功。在某一个类型上成功的,在另一个类型上也未必成功。
甚至同一类型里,第一部电影拍出很好的水准,看出潜力的导演编剧,到了同类型的第二部,也会出现票房失败的情况。
对创作管得太紧,导演就失去了创作的自由,电影会变得呆板俗套。而对创作管得太松,又会出现导演放飞自我,表达欲太强破坏了卖座能力的现象。
更别说,迈克尔·西米诺这种类型的道德败坏的导演,乱来中饱私囊,或者借机泡妞的问题,还是有可能出现在任何一个电影导演上。缺乏有效的监督,制作电影就是一个经典的代理人两难问题。
要想在既要有效的监督拍摄进度预算,又要保证导演创意自由,最关键的就是人才。需要有熟悉电影制作,对导演拍片期间的所有举动都明白背后的含义,也要能够及时识别和制止导演乱来。
这都是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