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散热(3/4)
是的其实是“大力出奇迹”,经济性之类的指标并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但经济性可以不考虑,散热性能却必须要考虑到。因为一旦无法维持低温,芯片算力便会受到严重影响。
这个问题几乎无法解决。因为电力供应不足。
哪怕电力供应部门调拨了十几万人在为提升电力供应水平而奋斗,短时间内所能提升的电力供应,也就只能将将足够维持升级改造之后的应龙超算运转,以及一部分的散热用电而已。再多的话,那就实在做不到了。
将应龙号超算转移到供电充裕的地方同样不可行。因为供电充裕的地方没有南极洲这样寒冷的气候,用于散热的电力将会比在南极洲翻上十倍不止,且故障率会极大提升。
要知道,升级改造之后的应龙号超算,不算散热所需电力,用电量都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了。算上散热所需电力,再翻上十倍不止,人类此刻所能建造的最高性能的供电设备都支撑不起如此庞大的用电量。
必须要在南极洲,将这一部分散热缺口解决掉。
面对这个看似无法解决的矛盾,电力专家们放弃了,计算机专家们放弃了,聚变电站工程师们放弃了,几乎所有人都放弃了。
最后站出来解决问题的人,拥有一个谁都想不到的身份。
他是一名气象专家。
“我研究了这上百年来南极洲的气象与气候数据,有了一个设想。或许,我们可以将这一座山脉炸出一个长有十公里的缺口,如此,原本被山脉所阻隔的冷气团就可以顺流而下,直吹到应龙基地这里。模型模拟显示,如此一来,应龙基地所在的地方,其平均气温会再降低约7℃,平均风力提升2到2.5级,风冷散热装置效率会极大提升,罗斯海的海水温度也会相应降低,再度间接提升散热效率。这样的话,或许就能解决掉这一部分散热缺口了……”
这名气象专家的提议迅速引起了项目组专家们的重视。最终,在联合了气象专家、计算机专家、工程师等人的联合评估之下获得了通过。
人们认为,这确实可以满足升级改造后的应龙号超算的散热需求。
最关键的是,这个设想的执行,不需要耗费太长时间。而此时此刻,人类世界最缺少的就是时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