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不要脸的君臣(4千字大章第二更)(3/6)
早就降了,纵然不降,也未必有如今这么大的伤亡,京营的兄弟战死足足一百余人。臣要拿他点了天灯!”
崇祯笑道:“这个决定是朕来之前便做好了的?”
张之极道:“是。”
崇祯笑道:“那就依爱卿的意思办罢。朕总不能越疽代苞罢。”
一听到点天灯这个词,王明玉先自吓得尿了裤子,不住地哭喊道:“陛下开恩!陛下开恩!”
张之极却是喜笑颜开,吩咐张自明道:“去,把这孙子弄去点了!”
张自明冷笑着应了一声,也不管王明玉如何地哭喊,便将之拖了下去。
崇祯皇帝此时才注意到张之极身边的书生,问道:“此人是
?”
张之极拱手道:“启奏陛下,此人乃是河内的举子,姓李,名信。倒也颇有几分见地,这回也是他从蒲城跑来孝童报信的。”
崇祯一听是叫李信的,当下便没了兴趣。若说此人是李岩么,崇祯皇帝大概还会下力气拉拢一番,至于李信?那是什么鬼?没了李信还没有王信张信了?
只是毕竟这李信也算是出了力的,崇祯皇帝便道:“既然是为国出了力的,朕便赐你同进士出身,入国子监学习,如何?”
若说是换了个人得到崇祯皇帝的这番许诺,只怕早已心中乐开了花。
皇帝亲许,进入国子监,以后只要表现的不差,官场之路不说平步青云,却也必然是顺风顺水——谁知道此人有没有在皇帝心中留下什么印象?
若是皇帝不记得此人,倒也罢了,可是万一是个简在帝心的主儿呢?
官场之上就是这样儿,不怕你忘记,就怕你记得。
比如当今首辅温体仁的儿子娶妻成婚,京城中大大小小的官员谁会不去随个份子?
不求温体仁记得自己去了,只求温体仁不知道自己没去——逻辑虽然麻烦,但是事实上,还真就是这么回事儿。
只是崇祯皇帝的媚眼却有抛给瞎子看的嫌疑,李信拱手道:“启奏陛下,学生只想凭着自己的学习一步步地去考进士。”
崇祯笑道:“好,有志气。回头好好考,朕等着你榜首夺魁的那天。”
李信闻言,便再次躬身应是。张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