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洪承畴与孝庄不得不说的故事(4千字第一更)(2/6)
谊石、瑞安王朱谊防、金华王朱由产、高安王朱常淇、瑞昌王朱谊贵等人。
发展到后来,连这货的老娘都千里迢迢的上京城去揍他——顺治四年,洪承畴从江南总督任上奉召回京后,派人奉迎老母北上,说是要好好尽一番孝道。
及至奉派迎接的人到达福建南安,洪母居然束装就道,一副真准备去接受儿子奉养的架势。乡里乡亲,无不诧异:以洪母的为人,咋还真个接受了这汉奸儿子的孝道?
哪知洪老太太到京城一下车,看见跪迎的儿子,抡起枣木拐杖就打,口中骂道:“你这个不忠不孝的畜生!我七十多岁了,你教我到旗下来当老妈子?我打死你,替天下人除害。”
这个就不得不额外提一下了,洪承畴成为镶黄旗汉军,按清朝定制,旗下命妇须轮番入侍太后。
这家伙官居一品是爽了,可是洪母也就成了命妇——这就得入宫服侍孝庄那小娘皮。
唯一不知道的,就是据江湖传言跟洪承畴有一腿的圣母孝庄太皇太后在面对洪承畴那白发苍苍的老母亲之时,会不会有儿媳妇面对婆婆的感觉?
想必是不会有的。
然而更讽刺的是,原本历史上的崇祯皇帝远在京城,还真以为洪承畴殉国了。
由于在松山城兵败被俘的将领大都拒降被杀,崇祯皇帝误认为他的心腹重臣洪承畴也已为国殉难,他在都门之外设立祭坛,还亲写祭文说“又闻卿绝食数日,气息奄奄……倒地而死,目犹不瞑……死事重于泰山,意气化为长虹”。
北京正阳门的瓮城里原有两座小庙,西为关帝庙,东为观音庙。相传崇祯皇帝为洪承畴设立的祭坛,就在东边的小庙里,意在让他与关公一样成为战神,守卫京城大门。洪承畴降清的消息传来后,才将东边的小庙改为观音庙。
当然,由于老洪为建奴做的贡献实在是太大了,大到让建奴都感动不已的地步,连向来不怎么要脸的十全老人钱聋皇帝都说:“洪承畴在明代身膺阃寄……一旦力屈俘降,历跻显要,律以有死无贰之义,固不能为之讳。
然其后洪承畴宣力东南,颇树劳伐……虽不克终于胜国,实能效忠于本朝。昔战国豫让初事范、中行,后事智伯,卒伸国士之报,后之人无不谅其心而称其义,则于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