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筹备(3/5)
总之结果就是编剧们在这无数的要求中妥协。
最终当你满足了所有人时,剧本也就沦为平庸。
但另一方面,电影作为大众产品,又是高投入产品,本身就是争取对最多人群负责,所以真正的商业片,恰恰就是这么磨出来的——大部分顶级商业大片在剧本上都很平庸,却能大卖,就因为它是冲着满足多数人的需求而来的。
而要满足多数人的需求,就必须简单。
唯简单,方统一!
所以不是编剧写不出好故事,而就是因为这种种需求导致的不断削弱,使得剧本水准一降再降的同时,电影和商业化本身却在提升。
于是看客们一边骂故事很烂,一边又纷纷进入影院,同时也想不通,为什么这么平庸的故事,竟然还要花一年功夫去打磨,却不知那些平庸的背后,是无数的退让,妥协与平衡考量。
所以也可以理解为这是一种必要的代价,只不过倒霉的永远是编剧——作为被牺牲的一方,成就的是别人,挨骂的是他们。
这次李闲云自己是出品人,制片人,监制和导演,没有大咖来给他指手画脚,也不用考虑大市场,所以剧本做起来高度轻松,效率极高,只用了一天时间就完成初稿,然后就是自我监督与修改,尽量从不同角度去看剧本。
这个就看个人自我认知的能力了,自我认知能力强的,一个人做效率最高还效果最好。
自我认知不强的,没有其他人辅助立刻就成狗屎——其他人的意见这种玩意,可以帮你,也可以带歪你。
今天正奋发图强的修改着呢,突然电话响起。
是江眉儿打来的。
“编剧老师,我听说你要接盘剧组?”江眉儿开门见山。
“嗯,是的,你怎么知道的?”李闲云问。
“任志过来说的,他想留下一些人,但因为要改剧本,暂时没法开拍,想跟我们约重新拍摄的时间。我听说是你接盘,就想问问这个事。”
李闲云笑道:“答应他吧,剧本应该很快就能改好,然后直接开拍。”
“那之前拍的镜头,就都浪费了?”
“唔,我在尽量想办法保留一些,尤其是那个张瑶,好歹也是个明星,留她的镜头也有点宣传效果,提些档次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