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发展(3/7)
的弟兄们一起冲”这类听了就跟没听一样的无用反馈。
陈胜这才后知后觉的发现,自己记忆深刻的那几所大名鼎鼎的民国军校,无论是黄埔军校还是保定军校,招生都有一个“考”字儿!
其学子,就算不全都是有钱有势的富家弟子,也绝对都是识文断字的进步青年。
至少不识字的文盲,肯定是进不去那两所军校的。
这么说来,好像还只有我兔那种军中扫盲,层层推荐、选拔优秀军官,前往军校学习的军官培养机制,更符合红衣军的实际情况!
那十里八乡的俊后生老李,当团长时都还不识字呢,后来去军事学院学习的时候,不也能写上一篇精彩的亮剑毕业论文了么?
陈胜心头拿定主意。
不过他也没有立刻就解散正在培训的军官训练班,而是按照计划继续着教学。
他心头跟明镜儿一样,稷下学宫的作用,除去培养人才之外,还有收拢人心、竖立威望的作用。
而且眼下的这一期,也正好为后续的推荐进修机制,埋下伏笔。
他们之中优秀者,肯定还会第二次来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的第一期军官训练班,采取不分班的大课制,陈胜每天都会到场,亲自主持一堂课。
其他课,他就算没时间来听,课上所分享和探讨的内容,也会送到他处,由他亲自取菁去芜存档,等到第一期军官训练班毕业之后,再汇总编写教案。
他的想法是,编写两份教案。
营连级一份教案,教授练兵、战术指挥等内容。
师团级一份教案,教授统兵、战略指挥等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在他领兵赶赴谯郡之前,他就已经命梅花山庄天工院的匠人们研发造纸术了。
关于造纸术,陈胜就记得一个大概:把草捣烂了泡在一个大池子里,再用平整的纱布过滤、定型、晾干……
等待他从谯郡返回陈县后,天工院的匠人们就将制作出来的纸张样品,送到了他的手里。
天工院制作出的纸张样品,外观像极了陈胜前世回乡给爷爷奶奶烧的纸钱,质地比那个还要糙,厚得跟菜刀有一拼!
陈胜知道肯定是那个环节出了错,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