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第 56 章(3/6)
。
尤其是看到有人转发的人说这简直像杜甫本人,不少人就起了逆反心理:老杜也是一个不知哪冒出来的垃圾账号能碰瓷的吗?
再一看粉丝数,好家伙,连一百都不到,这也好意思说是杜甫本人水平?
撸起袖子开喷!
另一边也不干了,觉得我也就随手一转发,你骂我做啥?
于是双方觉也不睡了,你来我往地激战一整夜。
到天快亮了,才有人扒拉出“杜甫764”的粉丝列表,发现最前面赫然有个“清阳博物馆”。
再点进清阳博物馆一看最前排的转发和点赞内容,立刻破案了——
“杜甫764”这个账号肯定是清阳博物馆捣鼓出来的!
证据就是,官方转发了游客发的照片,上面是游客们和苏轼两人的合影。
苏轼这家伙还热情地给游客们介绍了另一个人是谁:这小老头儿就是诗圣杜甫!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诗圣,即使知道了“杜甫764”是清阳博物馆搞出来的账号,很多人还是觉得这个诗圣和自己想象中不太一样。
不过争议声总算是小了下去,更多人开始讨论诗的本身以及杜甫本人到底长不长这样。
闹腾了这么一晚,清阳博物馆的同好群一大早就热闹起来。
得知这个账号居然是博物馆出品,群友们纷纷跑去关注“杜甫764”。
还有人开始分析这个“764”是什么意思。
很快有人猜到它是个年份。
公元764年,对杜甫来说是特殊的一年。
这一年杜甫写了很多诗,年初他得知老朋友严武当上了蜀地节度使,决定拖家带口回成都西郊的草堂去。
杜甫一路从渡江写到沿途风景,并且提前了五首诗寄给严武表示“老朋友你的邀请我收到了,我马上就回来了”。
接着回到草堂又写诗表示“我回来了”,并且把给草堂的松树桃树凉亭小船茅草屋挨个赋诗一首,慨叹物是人非世事难料。
最后杜甫还写诗寄给相识的亲朋好友。
有的说“你到成都这么久没来找我喝酒是不是看不起我的破屋(《寄邛州崔录事》)”。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