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氧矿(3/4)
电解水电解出一份氧气,将这份氧气全部拿去参与托林的燃烧,然后发出电来,发出的电再拿去电解水,最多就只能再电解出075份氧了。
发的电越多,赔的便越多。
唯一的解决方案,是在塞德娜星上找到足够的纯氧——必须是纯氧,不能是氧的化合物。不然,单单将氧分解出来,就需要消耗太多的能源而导致它失去价值了。
可是,塞德娜星上存在纯氧吗?
答案是肯定的。在这些年之中,那十颗地质勘探卫星早就在塞德娜星地表上搜寻了无数遍了,并且已经找到了一些被冻成了固态的氧元素,这被人们称之为氧矿。
但……它们的储量太低了。用于日常呼吸还勉强足够,用于发电厂,根本只是杯水车薪。
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塞德娜星上似乎根本不具备从理论上具备太多纯氧储量的可能。仅有的这一些氧矿,极有可能是各种机缘巧合才形成的。
“难道火电方案真的行不通?难道真的只能慢慢等工业发展,等新的聚变发电机造出来才能解决这个瓶颈吗?”
赵长星并没有就此接受这个局面。他放下了其余的工作,将全副心神都投入到了查阅资料之中。
他在从理论层面寻找允许塞德娜星这种远离恒星的寒冷矮行星拥有大量氧矿的可能性。
唯有从理论层面上找到了这种可能性,才有可能以理论为实际行动作出指导。
在漫长的数据库搜寻之中,一篇看似与此刻困境完全无关的论文之中的一些表述,引起了赵长星的注意。
“我们观察到,在某些特殊环境下,经由紫外线或者其余某些高能射线照射,氧元素的某些化合物——譬如水,譬如氧化铁等,可以自发的产生反应,提纯出单质氧……”
赵长星一颗心立刻开始了跳动。他敏锐的发现,这篇论文之中所讲述的实验里,那所谓的特殊环境,似乎与塞德娜星上具备一定的相似之处。
首先是低温。塞德娜星上温度显然很低。其次是低压。塞德娜星地表大气压力干脆就是零。再次是长时间的照射。塞德娜星地表,可能已经承受了几十亿年的辐射了……
赵长星立刻开始以此为基点,搜寻更多的相关论文,终于得出了初步的结论。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