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障碍(3/4)
呈现出自转结构,但内部其实还是有自转结构的。
在它内部有三个巨大的“滚筒”时刻旋转着,为内部生活着的人们提供着适宜的重力。
放到现在的改造计划,人们便决定,那三个滚筒暂且不动,只对其内部做出一定的改造,令其适宜人类生存。
这三个滚筒,大概可以支撑80万名左右人类生存。
于是赵长星便拍板决定了未来的规划,也即,在未来的航程之中,最多只允许80万名人类处于清醒状态之中,剩下的人全都去冬眠。
为此,人们需要在远航号飞船之中建造数百万个冬眠舱——这还是在暂停了通过人工子宫大批量制造婴儿,只允许自然生育后代的前提之下。
如果放开马力,全力制造的话,等数百年后真正起航的时候,需要冬眠的人类数量可能就高达千万了。
此刻,整个塞德娜星都如同化作了一个巨大无比的工地。在天与地之间时刻都有标准资源箱飞速穿梭,数条太空电梯俱都满载,源源不断的运输着天量的物资。建造在地下、地面、近地轨道之中的各类型工厂时刻轰鸣着,生产着各种各样的零部件。
来自于其余矮行星,以及最为重要的木星系统的资源,也在源源不断的到达这里。
但是,在修复与改造任务已经开始将近20年时间的现在,对于远航号飞船的真正修复仍旧未能开始。
原因便是,此刻人类文明暂且无法生产用于修复远航号飞船的材料、器械或者零部件。
这需要专门的、技术水平远高于现阶段人类工艺生产水平的工厂。而,建造这些工厂,同样不是现阶段人类的工厂可以胜任的。
科技树,需要一点一点的攀爬。材料工艺,也需要一点一点的升级,无法一蹴而就。
在这20年时间之中,人类文明已经建造了第一代工厂,用它所产出的材料,建造了第二代工厂,又如法炮制,建造出了第三代工厂。
如是又过了数年时间,第三代工厂终于可以投入生产了。于是,直到此刻,人类文明才具备了一定程度上修复远航号飞船的能力。
之所以说是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就算是第三代工厂生产的材料,也无法达到远航号飞船原有部件的性能,只是能做到“勉强能用”而已。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