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 这事越来越让人看不明白了(3/4)
能挣钱以后,别人肯定就会眼红。
如果他不在合同里加上可以随时竞标这一条的话,因为承包期限没到,别人眼红也只能是干着急没办法。
可他却主动要求加上这一条。
这就相当于,如果他不挣钱,那就擎等着亏损吧。
如果他能挣钱,立马就会有人跳出来跟他竞标。
反正一句话,不管他挣不挣钱,最后都没好。
砖窑还没开始干,梁秉海就替大仓感到悲哀了。
合同签好以后,大仓付给村里一千块钱。
那些干砖窑的村民早就在眼巴巴地等着呢。
会计宋其廷拿出砖窑的账,砖窑倒闭后,到现在总共还欠着一万多块钱的工资。
这一千块钱,只能按照拖欠工资十分之一的比例给大家发下去。
虽然很少,但总比一分都拿不到强。
而且大仓现在又要开工了,这些人有可以到砖窑去干活了。
不过这些人都有顾虑。
砖窑属于村集体的时候,那还算财大气粗,倒闭了都发不出工资。
大仓家孤儿寡母这些年,日子一直紧巴。
好容易他去木器厂当了工人,据说在厂里混得挺好,现在新房子也盖起来了。
大概那点老底儿也掏空了。
他自己不也说嘛,这一千块钱的承包费还是求爷爷告奶奶借来的。
砖窑开工以后,每天都要不少的费用。
大仓负担得起吗?
村民们感觉,他很可能负担不起。
一般情况下,干不多少日子,他就转不动了。
那时候还得停工。
大仓肯定比村里还要发不起工资。
所以,大多数人不想再去砖窑干活。
大仓只好现场开了个动员大会。
表示自己请来了一位技术高超的烧窑老师傅,一定能让砖窑赚钱的。
并且承诺,只要老少爷们在砖窑好好干,到了月底一定准时发工资。
但这些空口白话,根本无法打动大家。
大仓没办法,只能承诺说,工资半个月发一次。
这才让一部分村民动心了。
末后,只有原来工人的一半,愿意继续去砖窑干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