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当年(3/5)
这话过分了。”薛启明觉得妻子的话很刺耳。
“我不管,妍妍初中毕了业,就去滨海上高中,不能在安城这个破地方耽误着,”吴敏再次鼓起了勇气,理直气壮的说,“再说了,我爸妈还有小婕他们都在滨海,也不用曲艳照顾什么。”
“这个事儿再说吧,等妍妍上了初三,我们再商量,总要问问妍妍自己的想法吧。”
“她懂什么呀,咱们都是为了她好,她同不同意都得听咱们的。”
“我再想想……你先睡吧。”薛启明不想就这个话题再聊下去了。
“呵。”吴敏冷哼一声,重重的翻了个身,把后脊梁给了薛启明,几分钟后,轻微的呼噜声就传了过来。
“真是个没心眼儿的傻娘们儿。”薛启明无奈的摇摇头,轻手掩了掩吴敏的被子,然后慢慢下床,把电视关掉。但他并没有重新回到床上,而是蹑手蹑脚的套上裤子,披上棉外套,向门口走去。
经过女儿房间时,把门推开一条小缝。女儿已经睡着了,不过脸上残留着哭过的痕迹,双眉紧皱,似乎梦里也在抱怨着自己的不满。
薛启明关上女儿屋子的门,又转身慢慢拉开房门插销,再轻轻推开,然后侧身闪过,来到外面的走廊上,回手掩上房门。
掏出外套兜里的烟,抽出一根用嘴唇抿着,右手划着火柴,左手拢着就到烟上点燃,然后把火柴甩灭,扔进门边废油漆桶改的垃圾桶里。
薛启明趴在护栏上,思绪回到了那个年代。
1967年,自己17岁高中毕业,那时候按照指示,每户人家要有一个子女“下乡”,大姐1965年匆忙接了母亲的班,避开了,自己就没有这种可能了。接班是从学徒工做起,工资比正式工人低很多,如果他接了父亲的班,姐弟俩的工资根本无法支撑这个五口之家,而且还有乡下的爷爷奶奶需要接济。
于是自己在父母和姐弟愧疚的目光中上了火车,作为一名知青来到了离家1500公里东北边疆,加入那里的“建设兵团”。
兵团里的生活很苦,只有很少的机械化工具,大部分工作要靠一双手,这对在城市里长大的自己来说,无疑是一种磨难。但他没有被吓倒,反而积极的投身进去,因为他知道,没人怜悯自己,没人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