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关爱(3/5)
轻易不许诺,但是只要答应的事,肯定会有一个满意的结果。再说了,你这也不算什么事儿,农村里这种事儿多了,只要没把人打坏,没砸锅拆房,都好办。”
“五爷爷,您放心,进门前我都嘱咐我哥他们了,就是给个教训,下手都有数儿,一件东西也没砸,那些将来还是我姐的呢,我可不能让我姐转过头来再心疼。”
“不错不错,事儿办的不错,你也不错,”李前进宠溺的摸着李恺的头,欣慰地说,“比你爹心眼儿多,这事儿要让你爹去,估计光想着出气,得砸个稀里哗啦。”
李恺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又说到:“五爷爷,您给我说说丰收爷他们呗,我看他老崇拜您了。”
“有啥崇拜的,不至于,你想听,我就跟你说说。”
李前进勾起了当“故事爷爷”的欲望,一边回忆一边讲起来。
1953年李前进副团级转业回到安城,关系落到安城地区政府办,因为身有残疾,所以安排在档案管理室,后来在他强烈要求下回到了伴山屯工作,当时伴山屯的管理机构叫管理区,李前进任管理区主任,其实就是村长。后来管理区改成农业合作社,李前进成了合作社社长。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村级管理又改为生产大队,因为富阳山周边三个村都是人口稀少,所以合并成立一个生产大队,李前进又成了生产大队的队长。
原来的三个村每村分成两个生产小队,每个小队也就百十来人,赵丰收是五队的小队长。
生产队长不好当,农村里家长里短,邻里纠纷的事情本来就多,再加上三个村子的融合,麻烦事就更多了。好在李前进能一碗水端平,从不厚此薄彼,对加入的两村村民也是凭着一颗公心,凡事身体力行,所以威望很高,以至于后来生产队解散时,有村民呼吁,如果是李前进当村长,生产队解散了,可以再合并成一个村子。不过政策的实施不能因为几个人的意愿改变,富阳三村的地域面积实在是不小,而且随着发展,每个村的人口也有了大幅增长,都是六七百人的中等村子了。
村民们对李前进的拥戴,最根本的原因是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三年困难时期,那时候受“大跃进”和公社运动中错误的影响,再加上连续三年的大面积自然灾害,周边的村子都饿死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