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端倪显露(2/3)
我用的是什么盐。没错,我用的是诺邓火腿腌制的方法,而且用的是我家自制的诺盐。你是不喝酒,要是能喝上一口伏特加,那味道一定让你记一辈子。”
默然一笑,王直没有说话,又夹了一片肉放到嘴里细细品尝,还冲对面的小伙子竖起了大拇指。
也许是很久没有见到新面孔的中国人,也或是好不容易遇到了真正懂他厨艺的人,小伙子打开了话匣子,说:“先生贵姓?我叫赵策,是黑龙江抚远人。也不算是纯正的东北人,我爷爷是云南诺邓人,有一手腌制火腿的手艺。我来哈巴罗夫斯克五、六年了,开始是给人打工,后来开了这家餐馆。现在的生活是无忧了,就是没有朋友。”
王直喝了一口格瓦斯,回答说:“我叫王直!也算是个开餐馆的人。第一次来俄罗斯,也是第一次来哈巴罗夫斯克,是来散心放松的。你对这里一定很熟吧?”
这话一出口,赵策瞬间挺直了腰板,说:“在伯力,哦!在哈巴罗夫斯克生活的中国人都愿意把这里叫伯力,一百多年钱这不都是咱们的地方嘛!都有点……嗯……按国内的说法就是愤青,也就是有点狭隘的爱国主义。”
嘿嘿!说完,赵策不好意思地一笑。接着说:“不是吹,我对这里比我家乡抚远都熟悉。”
看得出来,赵策是个非常健谈,有自来熟的人。让王直这个原本清冷的人也变得熟络起来。一笑说:“赵策!你比我小,我就对你直呼其名了。我想请你帮个忙,可以吗?”
“嗐!王哥!你可千万别客气,我在这里生活这么多年了,巴不得谁能对我直呼其名呢!什么事你说,只要我能帮上忙的,兄弟我不遗余力。”赵策很是江湖地说。
一见如故的两个人,从俄罗斯风土人情到生活习惯,从兴趣爱好到人生目标,从开餐厅心得到厨艺交流,彼此敞开心扉地一直聊到的深夜。当晚,在赵策的再三挽留下,王直留在了餐馆楼上过夜。再者,赵策说,王直让他帮的忙第二天一早就能有消息。住在这里,也省去了来回跑道了。
俄罗斯作为重工业生产大国,玻璃产业一直非常庞大。再加上俄罗斯民族与生俱来的艺术气息,出产的玻璃制品不但质量过硬,而且设计感十足。
哈巴罗夫斯克郊区,有一家大规模的玻璃加工企业——共青城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