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掩饰(2/3)
却没有搜过他的身上,货应该就在身上。如果我猜的不错,应该是大烟。”
张国立一听,附和道:“有这种可能。烟土的体积小,一个包就可以装上,下车时拧包就走。”
曹宁一听,张国立说的有鼻子有眼,便说:“一两烟土一百元,一个人随身带七十斤,就价值六七万,这种暴利,很容易让人挺而走险的。”
井上五郎马上还原案子:一个烟土贩子带有一百斤的烟土,想要过检查点。因为东西太显眼,他便偷了一辆车子。
当他开车到检查点时,哨兵要检查。
当然不能检查,一检查,哨兵就会没收。
于是,那个贩子便掏枪反抗。
当检查点的皇军追上那人时,他拧着包跑了。
不对!应该有他的接头人,所以他在回去的时候,又一次被拦,又一次杀人。
想到这,井上五郎想好了结案陈词。
曹宁也放下心来。
如果日本人怀疑有人走货,那么,他们最怀疑的就是克林特的那批货。
这样一来,他们就会有所警惕,韩雪送出的那批货,就会遭到检查。他们出上海难,就是出了上海,想要与曹宁会合就更难。
只要井上认定了是烟土,就会当成突发小案件,不会去上海大范围地搜查。
井上五郎走了,曹宁也要行动了。
这一次,他带了黄海波一起。
黄海波被曹宁收进侦查科,混了一个小队长,仗着有曹宁做靠山,在外面收起钱来。
一些小案子,可放可不放,只要送上钱,就可以捞人。
知道黄海波与曹宁的关系,有人找上他。
曹宁带他,也是因为他贪钱,有些事让他去出头最好。
送去常熟的这批货,在曹宁的眼中说不上什么好货。但是在市场上却是很稀少的:东北大米,河套白面。
这两样东西,在上海都是紧俏货,市场很少。
一般上海市场上,卖的是粗糙的大米,掺砂不少,吃的饭是米砂一起入腹。
由于战难,粮食产量减产,全国都在闹饥荒。
这个时候,姥姥不爱的那个国军部队,吃饭都困难。南京都丢了,重庆高官谁管他们死活。这才有他们愿投降一事。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