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饭桌上(1/4)
在农村邻里间,相互送吃食是司空见惯的事,不像城里人关起门老死不相往来,在楼道里见面问候一下,那算是关系相当亲近的啦。
让二亮妈猜着了,向东媳妇是来送鱼的。她接过盛菜的鱼盆子,自然要感谢一番。一家之主也放下筷子,满脸堆笑起身相迎,“来啦,桂芬儿,在这儿吃呗?素娥,添付碗筷来,再炒盘鸡蛋。”他热情地张罗着,让媳妇拿碗拿筷,留邻居吃了再走。
玉秀妈姓沈,虽然是外县彰武人,可也嫁过来十七八年了,同村人的脾气秉性、生活状况她是了如指掌。她随便扫了一眼桌子上的饭菜,嘴角不禁划过一丝不为人察觉的嘲笑。笑话人不好,可这也不能怪她呀,谁也不是圣人,都有攀比心与虚荣心,见到比自己过得好的便仰视肃穆;遇到混的不如自己的,就会油然而生出自豪与蔑视。更有甚者,会大言不惭地要给对方下个定论,“窝囊废,一辈子都是狗改不了吃屎。”这可能是高级动物挥之不去的劣根吧。
对这种人类的通病,女人嘴角那一丝嘲笑,其他人并未觉察到,或是早已习以为常了。却永远留在了敏感的赵明心中,似荆棘割出了一道隐隐作痛的血檩子。
“不了,大姑、大姑夫,你们白忙乎啦,我这就得回去,家里来且了,还得回去洗衣服呢。”玉秀妈指着赵明,“是玉秀的高中同校,专程来看我们,向东陪着他俩喝酒唠嗑呢,我得回去好好款待啊。”赵明知道她说的是闫大光和邱泉。
赵明妈笑着问,“多大点儿孩子,还喝上酒啦?不念书啦!脑子都喝不好使了。”
“谁说不是呢!这俩孩子一进门就喊热,说是救火出了一身的汗,嚷着要喝凉啤酒,一点儿也不见外。都怨玉秀她爸,不但不拦着,还鼓动他们喝白的。小伙子个个长得一表人才,一个考上了大连电校,一个被瓦房店农机校录取了,念出来都和玉秀一样,是铁饭碗。俩孩子的家里光景也好,一个的父亲是大石狮子村的邱海山,种粮大户,家里有好几台拖拉机呢;一个家里是营坊村开烧锅的,他姨夫和姆们家那位还是磕过头的兄弟。俩孩子都是闺女的好朋友,我也不好说啥呀,真没辙。”女人既充满了骄傲,又显得很是无奈。
“喝点儿酒可以啦,都十七八的大小伙子了,这要是放在从前啊,这岁数,都得挑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