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 武后:这个时候立功,是要气死我么?(3/5)
到这般说法,神情都有变化,元万顷更是轻咳一声,予以提点。
李弘听到轻咳声,也知道其意,那毕竟是承袭太后武氏香火的国公,喜恶不能表现得太明显。
但他还是明显不悦,看向薛讷:“上面所述,武承嗣先是入卞国公府加以试探,在得知卞国公准备大义灭亲后,令内卫行动,自身坐于正堂之上,全程未动,直至贼人全被缉拿,可有此事?”
薛衲点头:“有。”
李弘重新看了一遍案录,见上面描述克制,不偏不倚,不禁沉默下去。
殿内静悄悄的,心腹臣子眼神交流了片刻,苗神客不愿出头,元万顷则进言道:“陛下,历任官员只要不犯错,维持治下稳定,都是大功一件,周国公亲身犯险,缉拿贼人,功劳确实不容抹杀。”
李弘终于开口道:“武承嗣此次确实立下功劳,然其之前遗失鱼符,致使吐蕃囚将勃伦赞刃出逃,功过相抵便是……”
元万顷满意地坐下,苗神客仔细观察圣人表情,心中有了数,齐齐高颂:“陛下圣明!”
李弘不是小鸡肚肠的人,他对于武氏子确实恨屋及乌,却也不至于一直盯着不防,如此处置,恰恰是生出了警惕之心。
因为近来每每入太后宫内问安,与武后讨论政事,终究是受其引诱,生出了用太后辅政之心。
武后的能力是关键,还有一点原因也不可否认,那就是武氏外戚太过废物。
后宫掌权,必须要通过外朝来延伸其势力,最坚定的支持者始终是有着血脉关联的族人。
所以外戚高官为主,麾下再有着大批官员拥护,就成了历朝历代后宫干政的模式,武后接下来如果从幕后走到台前,也必须这么做。
而武氏子弟声名狼藉,又是出了名的废物,有多少臣子愿意依附他们污了名声,最后说不定还捞不到好处,如此一来,李弘才敢放心用武后。
可现在武承嗣所为,证明他们居然也能有作用,这就危险了,李弘微微转过身子,视线望向斜后侧,那面刻满了木牌的屏风。
凝视片刻后,这位圣人目光中的火热终于消散,注意力完全从屏风上撤回,默默地道:
“凡事终究是不可操之过急啊!”
…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