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第 34 章(4/6)
提醒大家,这个解读就先删了,如果有需要,请私聊我】
众人连忙喘气,惊魂未定。
“一个解读居然就有这么大影响,这也太吓人了吧,而且这个画家一开始还说了,《盘古开天》每个细节都有意义,这么恐怖的‘意义’居然还不只一个!”
菲洛尔有点傻眼,甚至怀疑自己跟画家看的难道不是同一本书?还是说,因为自己阅读时心存强烈怀疑,所以接收到的情报与其他人并不一样?不,故事肯定是那个故事,少的恐怕是实质的“体验”。
菲洛尔确实想对了。
这时,书翁出现道:【厉害啊画家,这还只是其中一个意义的发现!】
画家说:【不是我厉害,是作者【不详】太厉害了,我从来没有想过,原来故事里面还能蕴藏着这么恐怖的知识,作者【不详】不直接传播知识,而是以故事传播知识,这一定也是一种智慧!】
【不过,刚刚那个知识应该怎么指称好呢,这么多意义,我们是不是要想个标记法】有书友问出了关键问题。
这位书友是一位博物学家,也许是因为工作习惯,她习惯分类事物,整理事物的指称。
【你说的是,但我们目前的词语里面,没有一个能对应得上它,就是造词也想不出来,最多只能用句子描述,而结果就是吓到大家了】画家面色略沉。
邢远如果在场的话,他肯定一下就能看出原因。
画家想表达的主要概念是“自然”,那段话说的其实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但是就跟“自然”很难完全翻译成英语一样,同理也很难翻译成罗尔塞语,英语通常用nature这个词来翻译自然,其实只翻译出了不到四分之一的意思,不够契合。
nature更强调物性、本质性、机理性,而不是人性、自我主动性,少了“自”的成分,缺乏“自”的“然“当然少了几分意义。
在语义学上,两个词是否同义,要拆分它们拥有的所有词义,所有词义一致,那它们就同义。当然通常来说,翻译并不会这么严格,得亏也没那么多意义丰富的词语。
画家遇到的其实也是一个翻译的问题。
但这里,书翁给出了临时的处理方法,那就是序列化标记。
“好办法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