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八零极品小姑子(番外1)(4/6)
徐家村成了平阳县有名的先富村,迄今为止,已经接连两年被评上示范村了。
如果说平阳县最先富起来的是徐家村,那么徐家村最先富起来的就要数老徐家了。
一栋精致的两层洋楼矗立在硬化水泥路的北面,青砖院墙、红漆大门、门口两棵金银桂树。
这是前年盖起来的。
原本养殖稻花鱼的第一年就能翻盖新屋,可一下子承包了二十亩沙地,徐母担心种砸了没收成,就攒着钱没舍得盖。
没想到次年夏天,二十亩沙地西瓜卖脱销,三亩水田的稻花鱼也大获丰收,老徐家脱颖而出,成了徐家村第一个万元户。
兜里富裕了,谁还满足于翻新旧房?直接推倒盖起了红砖黑瓦的洋楼。
二楼还设计了个凸阳台,中间外延了一部分,扩成了大露台——夏天乘凉好地方。
原先的正屋、厢房被三大间的二层楼房取代,地基要比院子高小半米,设了三个台阶,以免暴雨时雨水倒灌。
院子里浇上了水泥,稻子成熟时,不用再急吼吼地去晒谷场抢位子了,自家门口就能翻晒。
古井由原先的扔桶打水式,改成了按压式,离井不远还浇了个方便洗菜的水泥水槽。
走进楼房,西屋通间都设计成了粮仓,窗户比较小且离地两米半以上,保证了仓内干燥通风。
堂屋是南北通透的大客厅,实木打造、布艺坐垫的四人长沙发和两组单人沙发,同色木料的宽大茶几,靠墙是一组多功能的食品柜,陈列着徐茵旅游时淘得的摆件以及待客用的烟酒糖果等。
正对沙发的五斗柜上,摆着一台时下最新的熊猫牌电视机,别看只有十七寸,这已经是市面上最大的了。
徐家村买得起这台电视机的,数不出一个手掌。
而其他村,十四寸电视机的拥有者都还是少数。
楼房后面依然是老徐家的自留地,但起新房时重新做了规划:一条铺着鹅卵石的干净小道从楼房通向后院,将后院分成了东西两半,东边是琳琅满目的菜园、西边是鸡鸭舍和工具房。
传统茅厕改建成了沼气池,来到这附近,不再像以前总是弥漫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臭味。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