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8章 仪式(2/4)
,但姓“净”就特别适合,寓意可以扫的干净、彻底。)
与之相类似的仪式还有“扫坑求雨”。
我们那儿的“坑”指的是村里低洼下雨积水的坑塘。
农民们种地都企盼风调雨顺,但实际是风调雨顺都只是一个美好愿望,数月不下雨或阴雨接连扯拉半个月不止,耽误农事,都是经常遇到的事。
我上初中时候有一年麦子割倒了还没有拉到场院里,接连下了十四些的连阴雨,很多麦子生了芽,造成很大的损失,当年粮管所征收公粮质检时就多了一个“出芽率”的指标。
又跑题了,接着说“扫坑”。
在我国古代,水利工程建设严重滞后,靠天吃饭是农村的普遍现状,加上文化落后,民间求雨就比较盛行。
在我有老家滑县就流传着十二寡妇“扫坑”求雨的故事。
相传,明朝时期的一年夏秋之际,滑县一带连续一个多月都没下雨,地里的庄稼旱得枯不拉几的,村里的坑塘也都干的见了底。
那个时候田地里是没有机井,庄稼都是“靠天收”,为了保住庄稼苗,家有男劳力的,就挑村里吃水井里的水来浇,坚持一天算一天。没有男劳力的家庭只能眼巴巴的等着、盼望老天爷能够下一场及时雨。
话说有一天,在滑县东部的小李村,有男劳力的家庭都挑水端水下地浇苗了,村中十二个丧偶的寡妇在家里心焦魔乱的待不住,不约而同地集中在村当中的大坑边,诉说着没有男人挑水浇地,自家的庄稼苗只能等死,说的动情了,几个人呜呜地大哭起来。哭了一会,一位年长的老寡妇为了奉劝大家,没话找话的指着满是垃圾的大坑说:“老天爷不下雨,是不是嫌咱这大坑太脏了呀?咱把大坑扫扫吧”。
那时的人都比较迷信,于是她们回家拿来铁锨、扫帚,把大坑里的杂草、垃圾清理得干干净净,盼着能感动老天爷下满一坑水。
在扫坑的时候,他们还絮叨着自己编的顺口溜:“今个儿大家来扫坑,扫咧扫,瓮咧瓮,不出三天下满坑。要是三天雨不下,十二寡妇都要嫁。嫁咧嫁,娶咧娶,不出三天要下雨。”
说来也巧,就在他们才清扫完坑,南风立马倒成北风,刮过来一片片鸟,在坑的上面越聚越多。寡妇们见状,急忙跪下,心中默默祷告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