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村里的反应(2/3)
想着一个寡妇,一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要是带上我,说不定赚的更多。”
“大牛家也就算了,人家发小从小玩到大,带着他家能说的过去。你看王寡妇家,孤儿寡母的,凭什么呢?你们瞧瞧陈松多照顾人家,听说好几次还看到留宿的呢!”
“也不知道陈爱国咋想的,跟着陈松的那两家都能搬进城里,他们家这么多人,要是都能进城,可就发达了,为什么不把自己家弄到城里呢?难道是分家伤了感情了?”
“那可就难说了,你们也知道黄芩那性子,再加上墨娃子家里那婆娘,对松娃子那么苛刻,分家还这么不均,一家子能好的来?”
“这你们可就说错了,我听说人家早就和好了。”
“和好了,怎么不带家里人,也和大牛家一样去县里住?”
“那谁知道呢?”
村里从来就不缺马后炮,以前骂他和王瑶有苟且的那些“反松派“,摇身一变,成为了“亲松“急先锋,以前唾骂得有多严重,如今就跪舔得有多彻底。
不舔不行,大家伙都是知根知底的,陈松这家伙现在可不是什么善茬,大家伙儿都清楚。陈志国家也就是和王瑶起了一点冲突,就被陈松一个一脚制服了,弄的在村里颜面倒地,现在连带着人都很少见。
也不知道为啥,以前柔柔弱弱的那么一个农村青年,分了家后一下子就变了个人似的,让人看不透猜不透。
当然即便是村里人现在心里泛着酸,估摸着这会儿也不敢跳出来拆台,顶多在心里暗骂陈松这泥腿子心大。
83年,大部分农村人还没有做生意的那个意识,那些在以前都可都是‘投机倒把’,严重的可能要被抓起来关牢里,更厉害的还要吃花生米,大家哪敢犯错误。
以至于春风政策这都几年了,大家也都不敢触碰红线,没想到也就陈松这个人有胆子“投机倒把“,这会儿更是帮着手底下人,彻底扒下大牛和王瑶两家身上的这层黄泥巴,摇身一变,去做城里人。
虽然不知道陈松自己为啥没去县城,但是总不能是缺钱对吧,毕竟带着赚钱的那两家都行,凭什么他不行。村里人都估摸着陈松可能是看不上县城,想去省城。
年轻一些的汉子心潮澎湃,看着陈松的眼神充满了敬佩。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