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7 果冻比糖好吃(4/6)
电话,姚教授是北大毕业的,前世周岩上他课的时候,听他说过有一个复旦的同样教计算机的老同学,两个人都是同一个院士的门下。
院士是谁不知道,但院士的弟子,肯定不能小觑。
“姚教授,我是周岩,对,我在复旦”周岩简单说了一下自己的需求,询问一下他有没有大数据算法方面的老同学在复旦。
“目前复旦的大数据研究院应该还没有成立,不过老吴确实是做这一行的,他当时在数院的时候就很厉害,也是亲自参与标准制定的那批人,你找老吴找对了。”姚教授笑呵呵地说道。
他说起话来真的就是滔滔不绝,有用没用都讲,而且老头好奇心比较重,询问周岩要找老同学做什么,问七问八的,听周岩说要做项目。
他才放过周岩没有多问什么,不过还是要求周岩赶紧在开学之后找他一趟,敲定一下转进计算机专业的事情。
周岩对计算机感兴趣不是一天两天了,目前他还算是个技术小白,可能最会玩的就是先后经张龙和秦雨诺改进升级过的人工智障01,在填充了大量的代码库之后,对于周岩这个编程上的初学者,已经能提供正确率在80的改进建议。
如果改进有误,只要把错误的地方粘贴给01,01就能提出修改意见。
不过这样子反整也挺好时间,周岩‘三分钟’热度之后就把01搁置让秦雨诺继续优化了。
如今知道app还没有推出,但秦雨诺还是在定期汇报项目的具体进度。
智能,肯定智能了一些。
毕竟这就是个黑盒,用户不会知道黑盒内究竟是机器还是什么,基于这个特点,很容易营造出这款软件高大上的感觉,前提是在用户的问题上,不会出错。
这当然是需要不断完善的。
这一次来到复旦,周岩就是想看看有没有已经完备的大数据技术成果,能不能取得商业化的专利授权,盖房子需要石头,而这些专利就是支撑起万丈高楼的基石。
后来高校联盟做了一个技术汇总,把相关的专利技术圈在了一个圆圈之内。
以至于清北等高校频频开发出一些高级的软件,就是因为这些‘受保护’的专利帮助。
如今周岩就想捡波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