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现状(2/3)
不过不是分,是借,打欠条的那种,还不少。
不过都被大队里的人给挡回去了,特别是新的大队书记易卫国在大队集体会上拍桌子说了:“我知道大家这两年过得都难,但是谁家不难,谁家要是真的挺不下去了,和我说,我和大队党委成员商量一下,给大家解决困难。但是谁都别打欢喜那个娃儿家里的主意,老书记为了大家留在村里没进城,下面的抗战那一辈都留在了战场上,这是我们欠欢喜那个娃的,我们不说怎么帮这个娃,我知道大家都难,但是现在谁家不难,但是困难我们得自己扛过去,指望一个小娃的那点口粮,能帮得了几个人。”
其实这也是领导的智慧,毕竟大队几百户人家,上千号人,易欢喜的口粮是多,但也是有限的,能帮得了一家两家,但是放在整个大队上面,不过是杯水车薪而已。
一个弄不好,反而给大队里添麻烦,毕竟这种事儿,不患均,而患寡。其实这件事儿真论起来,易卫国还是有点担当和威望的,他是不怕,但是易欢喜怕,他怕要是真这样做了,那些没借到粮的人不针对他,反而跑去针对易欢喜这个小孩子,毕竟人都是柿子挑软的捏,到时候把气撒在小孩子的身上。
这也是让易欢喜继续由村里帮忙照应的原因,要是真的让易欢喜独立生活,那么这些事儿就是个人的私事儿,自己这个大队书记也插不上手,到时候易欢喜一个小孩怎么能应付的了大队里的一些老油条,不管易欢喜怎么做,最后都讨不了好,那还不如干脆让易欢喜继续由村里照看着,这样事情都由村里挡下来,别人的闲话也扯不到易欢喜的头上。
不然你以为吃绝户这个词是怎么来的。
因为易欢喜的条件也确实优越,国家的补贴标准是按照其父亲牺牲之后的待遇来发放的,按照正处级的待遇来发放的,一直到孩子成年。
等吃完早饭,易欢喜简单的收拾了一下,把餐具洗好放回了原位,其实以前他都是吃完就溜了的,不过现在他毕竟心里年龄已经是个成年人了,要是再像以前和一个小孩那样没心没肺的是很难了。
等易欢喜走后没多久,王姨便从家里回了这里,看到已经收拾好的餐具,喃喃自语了一句:“这孩子怎么感觉有点不一样了。”
说完也没有停留太久,她还要回大队开始工作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