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471解剖实录(3)(3/5)
,体重76kg,听说是个旅行家。”
佩昂让阿尔巴兰和霍姆斯将尸体搬上解剖台,低头扫了眼脚趾上的吊牌,确认过姓名后便介绍道:“他今天半夜一个人死在酒店里,因为没有其他家属,又欠了酒店不少房钱,老板凑巧看到报纸上的报道,就打电话过来了。”
卡维点点头,嘴里忍不住吐槽霍特真是什么尸体都敢要,但他也不得不承认这具尸体的“质量”确实够高。
尸体很完整,发育良好,皮肤无出血及创伤。头皮亦无损伤,眼睑无水肿,睑结膜有微小出血点。但散大的瞳孔等大等圆,两外耳和双鼻腔都无异常分泌物。
真正让卡维觉得费解的是全身的淋巴结。
但凡病死的,各处体表淋巴结总得有点变化,炎症、肿瘤转移都会引起淋巴结肿大,可尸体并没有这一现象。此外,他的甲状腺大小也正常,二便没有失禁,唯一值得探讨的就是指甲。
“紫绀非常明显。”卡维提起他的手,“和刚才的芬琳娜一样,指甲呈现蓝紫色。氧气的缺失让血液里本该结合氧气的血红蛋白变成了还原血红蛋白,使得嘴唇、指甲等充满了毛细血管的部位显出青紫色改变.”
“对不起,卡维医生,您刚才说什么蛋白?”
“血红蛋白。”卡维一脸疑惑地看着他和好几位面露迷茫的医生,反问道,“你们不知道血红蛋白?”
“不不知道。”
“没听说过。”
剩下那几位说是知道血红蛋白的医生,就真的只是听说过而已,让说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也许是之前两具尸体的解剖说累了,卡维不希望事事都由自己来解释,便说道:“紫绀是上世纪被发现的生理现象,但直到最近几年才由英国、美国的好几位医生、生理学家、化学家和物理学家将这种现象解释清楚。”
事实上,将血红蛋白研究透彻还需要再等待好几十年的时间,但研究的基本框架已经搭起来了,对这个时代的医生而言,至少在医学生理层面可以用“解释清楚”来描述。
“霍佩-赛勒医生,额,更应该称呼他为生理化学家,五年前他创办的《生理化学杂志》刊登了自己对血红蛋白的研究,包括光谱、结晶离析,还发现了是血红蛋白在控制氧气。两年后英国的斯托克斯先生.”
卡维顿了顿,对霍姆斯身边的詹韦说道:“这里的斯托克斯先生并不是你的导师,是一位物理学家。他在三年前发现了还原血红蛋白的光谱,从侧面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